行业动态
新三板超300家企业拟IPO 警惕为IPO过度包装
“昨日你爱理不理,明天你高攀不起。”这句流行语,说的就是一众“拟IPO”的新三板企业。据同花顺数据统计,目前有多达325家新三板企业公告“拟IPO”。在很多投资者眼里,这些“拟IPO”的新三板企业是即将变成天鹅的“丑小鸭”,但有专家警告,不少企业不过是被过度包装来融资的“真丑小鸭”。
超300家企业拟IPO
在新三板挂牌企业创新高的同时,大批新三板企业正在排队IPO。据同花顺数据统计,目前已有325家企业公告了“拟IPO”。其中,有10家处于“董事会通过”阶段,21家处于“股东大会通过”阶段,处于“接受辅导”阶段的企业则多达267家。
据统计,这325家“拟IPO”企业中,有一半是创新层企业。其中不乏妈妈网、南京证券等较优质企业。截至昨日,最新两家公告“拟转IPO”的新三板企业,分别为视纪印象和华特气体。
“融资功能得不到,*策红利不多,监管条例却越来越多。”有不愿具名的广州本地新三板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,最近越来越多新三板企业希望IPO,其实也是迫于无奈。目前很多新三板企业融资没有融到,但内部和外部的监管成本越来越高,这是不少企业排队IPO的原因。“比如创新层服务费,又增加了8万~15万,收费增加太猛。”他说。
警惕为IPO过度包装
“这300多家新三板企业谋求IPO,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。一种是‘货真价实’的谋求IPO,另一种是‘虚张声势’的谋求IPO。”深圳新三板咨询机构“三板虎”董事长罗艺强向记者表示,新三板市场融资难,由此就催生了大量“第三方融资中介平台”,而大量“拟IPO”则是这些中介平台包装的结果。
罗艺强表示,为达成最终融资成功的目的,就必须对新三板企业进行“包装”。在无法“包装”财务数据的情况下,就只能包装“高科技”、“贫困县”、IPO等利好概念。这其中IPO是最好的一个噱头,再加上大股东的“对赌协议”,然后再以折扣价卖给投资人。“在IPO这种‘包装’下,往往能够融资成功。”罗艺强说,这才是近期大量新三板企业谋求IPO的根本原因。
罗艺强认为,事实上这种被过度“包装”的企业是否能IPO,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,具有极大的投资风险,“比如‘公司必须IPO成功,否则大股东就要承担对赌失败的风险’这一条。实际上,在合同条款中会增加‘由于*策原因导致无法IPO’等豁免责任条款,所谓的‘对赌协议’,最后都无法追究责任。”
投资熟悉的企业比较好
资深新三板投资人周运南向记者表示,他在选择新三板IPO概念股时,一般有两种途径。第一种途径,是通过朋友关系,投资自己熟悉或朋友熟悉的新三板拟IPO企业,“因为信息比较真实全面”,“知根知底,投资额会相对较大”。第二种途径,是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或参与定增。
周运南承认,即使对于他这种资深新三板投资人,第二种途径“全凭自己对企业基本面的判断,风险较大”,“投资额较少,投机性较强”,适时“落袋为安”。
周运南表示,投资者可以把“拟IPO”企业股东是否存在大量及持续减持行为,作为一个判断真假IPO的参考。相对于股东在宣布上市辅导后没有减持的企业来说,对那些数量较多、比例较大、多个股东持续减持的拟IPO挂牌企业,要谨慎对待。
(来自:信息时报)